为营造宽松活跃的学术交流氛围,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,为教师搭建更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,6月20日上午,我院在西伏河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成功举办“虾”路相逢、西伏论道之“文旅融合”学术沙龙活动,中文系、旅游系、酒店系20名教师参加了活动。
本次活动由人文学院副院长陶文俊主持,她介绍了西伏河龙虾科技节举办的背景,并指出这次学术沙龙的主题定为“文旅融合”,是源于人文学院将“文旅融合”作为人才培养的特色目标与人才未来发展方向的考虑。自2018年文旅部正式挂牌,国家层面“文旅融合”大格局的调整为我院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要求和新思路。如何打破中文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壁垒,进行“培养方案互融”“教材互融”“师资互融”创新实践,实现另一种意义上所谓的“文(中文专业)旅(旅游、酒店专业)交融”,构筑“校内资源大循环为主,校内外人才培养双循环”新路径,一直以来都是学院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。
此次沙龙邀请了罗成一老师作了题为《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关系、挑战与路径》学术报告,他从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关系、挑战以及融合的路径三方面作了深入的阐释,讲座内容丰富、生动,体现出融思想性、学术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特色,引起了现场老师们热烈讨论。如中文系主任蒋继华说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、彰显自身价值的需要,但要避免文化的过度商品化、市场化。张苏榕教授认为旅游产业应对文化持有敬畏之心,不应简单粗暴把文化当成工具。乐进副教授指出目前文旅结合重点元素在民俗文化,要注重文化的展示方式,唐余俊副教授认为要关注旅游景区中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问题;酒店管理系副主任金银亮说文化作为非正式制度重要组成部分,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,也可能阻碍经济发展,反之亦然;旅游系张玉玮副教授认为文旅融合是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与方向,要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;旅游系青年教师葛江徽就旅游+概念展开讨论,刘迪老师就文化三层次展开讨论,认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。
学术沙龙整场气氛专注而热烈,与会老师们从不同学术角度、不同研究领域出发,各抒己见,碰撞出激烈的思想火花,不仅拓宽了大家对“文旅融合”的深入思考,而且对开拓学院老师科研工作的视野、启发研究的自主性和独特性起到了良好的效果。
陶文俊副院长介绍本次活动的目的与意义
罗成一老师作《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关系、挑战与路径》学术报告